机器成本低,他以为对方是因为用得着他,特意给他了低价,可随着经营的时间越来越长,他便发现了问题,那就是厂里事故频发,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机床厂应有的事故发生率。

他毕竟是学机械的,所以他很快便发现了机器上的问题,他明白了,对方正是在利用这种廉价的机器,利用他厂里廉价的人工,投入到他们对“红星1号”项目的复刻和研究中。

这种级别的项目,投入的成本无疑是巨大的,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。

而对方利用他,大大降低了的研究成本,投入长久的战斗中,偏偏他已经上了贼船,难以上岸。

关于“红星1号”这个项目,三五重工是八三年立项的,薛刚和冯荣生的小组争取到了机会,调去参与了这个项目,不过他们负责的并不是核心内容,他们只是工程师,核心内容都是由专家组负责的。

薛刚和冯荣生是一组,下面还是二组和三组,非核心的小组一共是这么三个。

杜同和因为是冯荣生的助手,所以他才一看图纸便知道是关于“红星1号”项目的。

项目从八三年开始一直研究到了八六年,听说有了一定的突破,但冯荣生死于八六年秋末,冯荣生刚死,作为他的助手的杜同和便收到了内部的图纸,这意味着什么,不言而喻。

而杜同和做了什么呢?

卖国求荣。

周国平和纪然听了杜同和的故事,惊愕之余便是愤怒。

一个卖国贼竟然堂而皇之地逍遥度日了整整五年。

周国平问道:“黄康祥的事是谁告诉你的?”

“是卖给我机器的人,他给我打电话说,我厂里进了记者,让我把证据处理干净,我一听说是记者,自然很惊慌,担心事情被曝光出去,牵扯会越来越大,而且我滨城的家,还有老家,对方都知道,我根本无从选择。”

“我下车间偷偷观察,看见他用微型相机拍机器,还有什么不清楚的,于是当天晚上我便敲晕了他,这种事我根本瞒不了梁燕,毕竟我每天晚上都不按时回家总要找借口吧,我就只能告诉她了。”

“不过我也没跟她说实话,只说对方是来调查我们的税务问题,这个问题梁燕很清楚,因为偷税本就是她的主张,她是学会计的,说自己可以做假账,

章节目录